电话咨询
4006012228
本报记者胡立刚
今年6月8日,新版“上海农业”上线,上海市农委旗下21个涉农网站全部纳入上海农业网,“上海农业”一网、一图、一库的愿景逐一落地,以新版“上海农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呼之欲出。
从旧版“上海农业”上线到上海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再到如今的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已走过十八载光阴,在此期间,上海相继被纳入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和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毋庸置疑,过去的十八年,上海农业信息化始终站在中国农业信息化的潮头。
上海农业信息化业内人士如何看待曾走过的路?他们对过去和现实有着怎样的思考?又有着怎样的期待?记者与上海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相关人士展开了系列交流。
建成一网,彰显上海农业信息化提档升级的内生动力
“从2017年年初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张国坤亲自带队调研,到今年2月上海农业一张网初步建成,前后只有一年时间,我在上海农业信息化领域干了二十年,头一回感受到工作如此紧迫。”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张向飞说。
张向飞1999年从大-🔥365官方APP园走进信息中心之后就不曾离开,2000年,他从头到尾参与了“上海农业”上线。时隔18年,他以技术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了新版“上海农业”建成的全过程。
要把上海市农委旗下21个涉农网站整合到“上海农业”网,摸清家底的工作量就不小,何况还要围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库这两大核心,形成一网、一图、一库的格局。“而且还要突出服务和体验,让数据活起来,没有好的顶层设计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很难做到的。”张向飞说。
而要形成一网、一图、一库,势必先破了多年来形成的信息化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相比于栏目设计、制定农业数据资源标准和数据更新采集标准等技术性工作,农业信息化管理、运营模式的破与立,更需要内生动力。
回首上海农业农村信息化20多年走过的路,仔细分析上海农业农村信息化每一次进步的轨迹,不难发现,都源自内生动力。
“农民一点通”最后变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了上海所有涉农行政村的过程,很好地阐述了上海市农委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内生动力。
“‘农民一点通’提档升级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历时8年,这期间,上海基本建立起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四级信息服务平台、四级信息员队伍,现有的体系、平台、队伍是上海农业信息化发展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上海市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张建庭总结道。
聆听心声,总结上海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得失成败
“我在嘉定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岗位上干了16年,非常清楚农业信息化得到了嘉定区政府、区农委给怎样的支持和包容,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靠着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向前走着,顶层设计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谈到从业体会,在上海市农业信息化领域颇有声誉的庄洁一针见血。
嘉定区农业信息化从庄洁一个人发展到区、镇、村3级共120多人的队伍,从当年一个人琢磨建网站到如今形成宣传、服务、培训、技术四大平台,从上海唯一一家“农机110”服务热线到上海首批两家专业型益农信息社,实在是可圈可点。
“必须承认,我们遇上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春天,问题不在产业发展环境,而在产业自身,在决策者。”庄洁说。
庄洁的话是有感而发。嘉定农业网最近一次改版上线,为了运营好网站,区农委专门发文,明确各单位信息稿件数量达不到考核要求,一票否决评优资格。
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毕竟是农委直属单位,他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不同于市场主体们,那些看好上海农业信息化产业的企业老总们,又是如何看待曾经走过的路?
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董事长张波站在上海农业物联网行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上海占有市场、资本、人才之利,为何滋养不出一个刮目相看的农业物联网企业?
记者了解到,上海不缺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信息化企业,早在20年前,上海农业信息-🔥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开了先河,接着是以上海华维节水灌溉-🔥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上海国兴农现代农业-🔥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等为代表的农业物联网企业的崛起,最近几年,上海中信信息发展-🔥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牧中(上海)农业物联网-🔥365官方APP·官方App Store也有亮眼的表现。不得不承认,这些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信息化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为上海赢得喝彩,没有一家公司的老总后悔选择上海作为事业的根,也没有一位老总不希望上海改变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理念。
“总的来说,企业不是扶不起,是缺少机会,农业信息化产业的特殊性非常明显,产业的兴起依赖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完善可推广可复制模式,而示范区建设离不开政府扶持。”上海市农业委员信息中心副主任叶有灿分析认为。
搞技术的叶有灿显然熟悉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为左岸芯慧等公司感到遗憾。毕竟,生在上海嘉定,8年努力把项目做到了全国各省,却没能在嘉定形成示范区,遇上谁都会觉得遗憾。
叶有灿的观点,得到在智慧灌溉领域风生水起的华维董事长吕名礼的认同,而从动物检疫环节切入并开创了中国移动智慧动检新时代的牧中董事长朱红伟更是直言,上海一方面在感叹找不到代表最先进水平的农业信息化示范点,另一方面又漠视企业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实。
记者了解到,左岸芯慧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为核心竞争力,业务基本辐射到全国每一个省市,华维在业内被誉为中国的“耐特菲姆”,牧中公司在湖北襄阳构建的“互联互通”监管平台被当地畜牧系统人士认为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无形长城”。因为拥有核心竞争力,左岸芯慧、华维因此成为上海农业贡献“一带一路”的开路先锋。今年9月19日,张波与印度尼西亚中央农村合作社联盟主席HermanY.L.Wutun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尼西亚中央农村合作社联盟将在未来十年开发2000万公顷土地,负责为左岸芯慧提供印度尼西亚政策、法律、劳动力等服务落地,而左岸芯慧将为印度尼西亚中央农村合作社联盟的项目开发提供所需要的肥料、种植机器、农业物联网传感器、一体化水肥机、智能化种植系统、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设备与技术支持。华维则在2017年成功中标埃及项目——世界最大的单体智慧灌溉项目。
吕名礼告诉记者,2001年在浦东成立公司,几年前搬迁到金山区,一路走来冷暖自知,公司把准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势,又拥有核心竞争力,如果能享受到其他省市同行们的扶持,完全可以发展的更好。
毋庸置疑,过去的20年,上海从来都不曾忽视过农业信息化,类似于政务信息服务等方面一直引领着风骚,但是,上海农业信息化企业的表现确实跟上海形象不匹配。
上海应该拥有“笑傲江湖”的农业信息化企业。路在何方?
认准价值,期待上海农业信息化成果花开四方
农业信息化通过改造传统农业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在实现农业附加值方面,农业信息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这是共识,共识之下为何独缺顶层设计?主体们一致认为,决策者尽快走出农业信息化价值认知的误区是关键。
“对于农业信息化价值的认知,不能简单地从农业的产出去度量,应该从农业管理效率、服务效率、附加值实现等维度加以考量。”张向飞说。
记者发现,新版“上海农业”凸显了基于效率、附加值实现等维度的价值理念。
一库一图是新版上海农业的两个数据核心。上海农业数据资源库通过构建“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及“元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根据不同用户的画像,提供不同数据资源服务。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通过整合分散的GIS数据资源等多源异构数据,达到“一张图看懂上海农业”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在服务管理者、生产者的同时,还服务消费者,真实体现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公共”两字的含金量。
基于管理、服务的政务信息化在快速转型,上海又该如何服务好在农业信息化产业链中占据绝对地位的农业信息化企业?
“我觉得上海农业信息化服务应该尽快筹建一个农业信息化产业的展示中心,成立上海农业信息化产业联盟。”张波说。
记者了解到,张波的建议旨在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展示成果,打造上海农业信息化品牌,把上海农业信息化企业推向全国;二是搭建企业交流、学习、竞争的平台,促使企业快马加鞭创新发展。
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在起步阶段,农业信息化企业很难得到资本的青睐,寻找公共平台展示成果便成了企业争取市场的最重要手段。不管是在左岸芯慧、华维、牧中公司,还是在中信、上农信、国兴农,企业都花了大量的智力、财力展示成果,然而,这样的展示,非上门者根本看不到,他们期待的是政府搭建的“永不落幕”的展示平台。
当下,上海正围绕“上海服务”“上海制造”等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化能否成为上海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上海农业的形象和地位,而农业信息化有赖于“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品牌的交相辉映,可以说,上海农业农村信息化成果能否花开四方、服务全国,检验着上海各级农口系统的品牌意识和服务智慧。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8年11月14日 01 版)
网址: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8-11/14/nw.D110000nmrb_20181114_7-01.htm?div=-1&from=singlemessage
电话咨询
4006012228
或者
微信搜索小程序"神农直采"